×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張文宏呼籲:疫情還沒結束,這種食物一定要讓孩子多吃!

sweet 2021/04/19

 你知道 蛋白質 有多重要嗎?    

人們常說蛋白質生命的基礎

一點也不誇張

張文宏醫生更是把蛋白質

稱之為 「抵抗病毒的關鍵物質」

但隨著我們可以選擇的食材越來越多

食物越來越雜

隱性「營養不良」的孩子反而越來越多

以下6個特徵

如果孩子 長期符合2個及以上

就說明身體很可能缺乏蛋白質了

①和別的小朋友比起來,更容易生病,

比如感冒、發燒、發炎等。

②和別的小朋友比起來,皮膚摸起來更

乾燥粗糙,經常性脫髮或者指甲易斷。

③易疲勞,整天迷迷糊糊,做事無精打采,反應遲鈍。

④三餐雖然準時吃,而且吃得飽飽的,

但沒過多久就餓了。

⑤時常難以入眠,輾轉反側,睡眠不足。

⑥外傷口要花費很長時間癒合。

蛋白質不足

輕則智力 發育不良、長不高、容易得病

重則使機體無法正常運行

甚至面臨死亡

根據中國營養協會的統計

我國居民蛋白質食用量 僅0.6g/公斤(體重)

遠遠低於1.16g/公斤的目標食用量

而且

優質蛋白   

應占蛋白總攝入量的一半    

不同的食材裡面的蛋白質

對人體吸收程度各有不同

優質蛋白含有的必須氨基酸種類齊全

且比例跟人體相近

更易於寶寶的吸收

那麼

怎麼衡量蛋白質是否優質呢?

 這裡就涉及到兩個營養學上的指標

一個是 氨基酸評分

氨基酸評分越高

代表跟人體氨基酸成分越相近

該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也就越高

另一個是 蛋白質 生物價

反映的是食物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後的利用程度

生物價越高

代表被人體吸收利用率越高

接下來

包媽就來盤點一下中國疾控中心

公佈的「 優質蛋白質十佳」食物名單

第一名的食物便宜到哭

你肯定讓你意想不到

優質蛋白十佳食物

01 雞蛋 

蛋白質占比:14%

蛋白質生物價:94

氨基酸評分:106

怎麼吃

帶蛋殼水煮最佳,每天1個。蛋白蛋黃一起吃蛋白吸收更好。

怎麼挑

新鮮的雞蛋蛋殼毛糙,附有一層霜狀的粉末,色澤鮮亮潔淨。陳蛋的蛋殼非常光滑;臭蛋的外殼發汙,殼上還有油漬。

02 牛奶 

蛋白質占比:3%~4%

蛋白質生物價:90

氨基酸評分:98

怎麼吃

7歲以下每天350g~500g/7歲以上每天300g,巴士奶加熱溫度不超過80℃。

怎麼挑

看蛋白質含量,一般越高代表品質越好;不要買現擠未經殺菌的鮮奶。

03 魚 

蛋白質占比:17%~25%

蛋白質生物價:83

氨基酸評分:98

怎麼吃

魚膽絕不能吃,魚頭不建議吃。2歲起可每週吃2~3次,每次100g。

怎麼挑

建議吃 三文魚、鱈魚、鱸魚、鯧魚,新鮮的魚肉有彈性,眼球黑白分明無污染物。

04 蝦 

蛋白質占比:16%~23%

蛋白質生物價:77

氨基酸評分:91

怎麼吃

一周兩次,每次兩隻。直接清炒最美味營養,蝦頭、蝦線不要給娃吃。

怎麼挑

新鮮的蝦皮殼發亮,體形彎曲,沒有嗆鼻的腥臭味。

05 雞肉 

蛋白質占比:20%

蛋白質生物價:79

氨基酸評分:91

怎麼吃

每日禽肉攝入量為100~200g即可。雞屁股、雞雜都不建議孩子吃。雞湯雖然美味,但蛋白質含量和雞肉差了16倍,嘌呤、脂肪含量也高,三高人士不建議喝。

怎麼挑

新鮮的雞肉質呈粉色、雞腿紅色,有光澤,肉有彈性,皮看上去較透明。

06 鴨肉 

蛋白質占比:16%

蛋白質生物價:76

氨基酸評分:90

怎麼吃

每天吃8片即可。和雞肉相比,鴨肉脂肪含量更高,特別是皮不建議孩子吃。

怎麼挑

參考雞肉的挑選方法。

07 牛肉 

蛋白質占比:20%

蛋白質生物價:76

氨基酸評分:94

怎麼吃

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40g。燉煎蒸煮都可以,當然最好的就是煎牛排啦~

怎麼挑

外觀完整、乾淨,無血水滲出的牛肉更佳。新鮮的牛肉有光澤,顏色鮮紅(運動越多的地方,顏色越深)。

08 瘦羊肉 

蛋白質占比:20%

蛋白質生物價:69

氨基酸評分:91

怎麼吃

一周最好吃2~3次,每次不超過50g。

怎麼挑

和牛肉的挑選方法差不多,新鮮的羊肉瘦肉一般會夾雜著些許肥肉,但絲絲分明,絕不混合。

09 瘦豬肉 

蛋白質占比:20%

蛋白質生物價:74

氨基酸評分:92

怎麼吃

每日攝入量為75g,吃太多容易長胖。

怎麼挑

參考牛肉的挑選方式。

10 大豆 

蛋白質占比:30%~40%

蛋白質生物價:64

氨基酸評分:63

怎麼吃

每日攝入量為40g左右。相當於70g左右的豆腐,50g左右的豆干,350ml左右的豆漿。

怎麼挑

色澤光亮、大小均勻飽滿、無蟲蛀和鼠咬的新鮮大豆最好。

小貼士

高糖高纖維的果汁、含維生素C過高的水果都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

過酸、過堿的烹飪方式會導致蛋白質變性,不利於人體吸收。例如用料酒、醋、小蘇打等調料醃制。

千萬要記住

任何保健品都不如天然的食材

寶寶的健康成長

就靠家長的行動力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