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嫂子和兒子倆相依為命的生活在一起,日子過得很是艱難,村裡人都知道劉嫂子家的條件,平日裡見著劉嫂子的兒子都願意幫他一把,給點舊衣服,食物,讓孩子能夠好過些,因此劉嫂子很感激村裡人,平日裡見著鄉親們需要勞動力都願意去幫把手。
劉嫂子並不是當地人,她是和丈夫結婚後才住進來的,當時劉嫂子並沒像現在一樣被村裡人接受,由于劉嫂子是個外地人,再加上劉嫂子性格內向,村民們總是見不著劉嫂子,好不容易見著劉嫂子後和她打招呼,劉嫂子卻總是躲避,因為這些原因,大家都不愛和她來往。
本來大家不大樂意和她打交道,以為以後避著劉嫂子,冷著她就行,可是讓村民們沒想到的是,一天後劉嫂子就和丈夫雙雙離開了村子,好幾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回來,就在村民們說不出感受的時候,劉嫂子抱著個孩子回來了,而一同離開的丈夫沒有現身。
村民們由于過于好奇,打破了不和劉嫂子交往的想法,紛紛跑到劉嫂子家中問明情況,等到得知了劉嫂子的丈夫出事,她帶著兒子無法在外生活後才回到這個村裡時,由于劉嫂子的可憐遭遇,村民們這才開始接納起她。

後來又看著劉嫂子一個女人能夠獨自養大孩子,雖說生活苦了點,可是劉嫂子從沒想過拋棄孩子獨活,總是積極樂觀的生活著,村民們深受感動,有能幫忙的就會願意去幫一把。
漸漸的,相處的久了,村民們就再也沒升起過以往的那些念頭,真正的接受了劉嫂子和孩子。
因為這些原因,劉嫂子的兒子可以算是吃百家飯,穿百衲衣長大的,村裡人家家戶戶都關心著劉嫂子和兒子母子倆。等到兒子長大成人離開村子的那天,村民們都來送行,讓孩子放心離去,他們會好好照顧劉嫂子的,兒子聽後才安心離開。
就在兒子在外闖蕩時,村裡人打來了電話,通知兒子趕忙回家,對他說劉嫂子出事了。兒子聽後連夜趕了回去,得知了母親被及時送往醫院後的消息,兒子感謝村民們的幫助,村民們見著兒子回來才敢離開。
就在兒子走進了母親的病房後,見著母親昏睡不醒,兒子握著母親的手落淚了。這麼多年,母親始終沒有放棄他,雖說賺不到多少錢,也沒什麼大本事,可是母親卻一直堅持親自把他養大,省吃儉用就是要讓兒子上學,自己能夠出去念書,能夠順利成人,兒子一直感謝著母親的付出。

本想著往後就能回報母親了,可是母親卻倒下了,原來母親並不是萬能的,她也會累。兒子哭著哭著見到了母親顫抖的手,感受到母親似乎即將醒來後,兒子連忙擦乾了淚水,看向母親。
果不其然母親已經醒了,母親問兒子自己得了什麼病,兒子這才想起來自己由于過于焦急,居然忘記了,連忙出門去問。
恰巧兒子出門時碰到了醫生,醫生告知兒子,劉嫂子得了絕症,只有花費大量的錢做化療才能維持生命。兒子癱倒在地,整理好心情後才趕進門,劉嫂子沒有發現兒子的異常。
從此後兒子為了賺錢給母親治病,時常在醫院和打工的地方輾轉,實在沒時間就讓村裡人幫忙照顧著。母親感覺到了異常,兒子是瞞不住自己的,母親問起醫生自己究竟得了什麼病,等到母親知道的那個瞬間,母親的世界就崩塌了。
為了不浪費孩子的時間和錢,劉嫂子準備讓兒子放棄自己,那天兒子來到醫院剛進門,劉嫂子就對著兒子說:「其實你並不是我親生,我只是抱了個孩子養,我剝奪了你和親生父母的關係,你要是不信可以去問村裡人,他們都只見過我抱著你回來的那天。」

說完後劉嫂子就看到兒子扭頭離開了,劉嫂子掩面痛哭。三天後就在醫院即將趕走劉嫂子的時候,兒子突然出現了,他終于賺到了負擔起母親化療的費用,兒子把錢遞到護士的面前,護士見著兒子蒼白的臉色和鮮血淋漓雙手哭了。
兒子壓根就沒有相信過母親的話,利用這個時間昏天黑地的幹活,賺到錢就立馬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