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90歲老母終生沒出過遠門,曝心願想看看世界,65歲孝女不顧家人反對,用人力車扛媽媽,遊遍全國感動全網:不想留下遺憾

如意 2021/10/02

有人說:「  孩子的孝順,其實比媽媽的母愛更重要,因為母愛是一種天性,而孝順是一種覺悟。」

生活中,很多父母忙碌一輩子,到年紀大了,依然為兒女考慮,節衣縮食,把省下的錢補貼兒女。

我們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卻忽略了,父母也有心願,他們也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權利。

網上,看到65歲女教師謝淑華,拉著板車帶90歲母親周遊全國,

用徒步拉出一條「  百善孝為先」的溫暖之路,讓人感動。

【人力板車 徒步旅遊】

謝淑華是豐縣商業職工學校的一名退休教師,她的母親許美榮含辛茹苦地養大了幾個兒女。

老太太曾經感慨現在生活好了,但她卻老了,一輩子都沒有出過門。

謝淑華將母親的話牢記在心,從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

她和另外幾個家庭一起共同舉行了「拉著父母走天下」的活動。

在這九個月中,除了丈夫的短暫探望,其餘的時間都是她自己拉著母親徒步向前。

一路經過上海、北京,又從北京一路向南來到海南到三亞。

活動結束後,謝淑華還帶著自己的母親徒步環遊了四個多月,最終回到了家。

謝淑華的丈夫是一位軍人,很多時候都不能陪伴孩子,謝淑華一個人拉大了兩個孩子。

所以在家裡大事小事都是謝淑華做決定沒人敢質疑,

但當六十多歲的她決定帶著九十多的母親出去環遊的時候,還是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

她的小兒子說:「我媽已經六十多歲了,而且身體不好,一直身體就是,

原來的時候腿上浮腫,然後高血壓、高血脂都有。」

全家三代十幾口人面對母親這樣天方夜譚的想法,都極力反對。

但謝淑華已經下定決心,將老母親扶到板車裡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因為她沒有時間等家裡人明白,母親的年齡等不起,她一定要帶著母親多看看、多走走。

九十歲的母親看到謝淑華這樣心裡很難受,「我還不知道是這個車子拉的」

她說如果知道是這樣一步一步走,怎麼都不會讓女兒帶著她走。

她心疼自己的女兒累,但為了讓母親放心出去。謝淑華曾跪在板車的前面,

她說:「媽媽你看,這時候我們有錢能花出去,我上學的時候你看看,

你那時候不離不棄的要飯帶著我,這時候我出點力算什麼。

你別哭了,你要是再哭,我們就走不了了。」

女兒的一番話打動了母親,從這以後,許美榮再也沒有哭過。

【及時行孝 弘揚孝道】

拉著板車徒步,車上除了母親,還有被子和生活用品,加起來有二三百斤,要說不累是假的。

她可以放棄,畢竟離開家還不太遠,但想到母親的心願,她什麼都沒說,又咬牙堅持走起來。

一路上,幾個家庭結伴而行,最大的好處是互相鼓勵,吃飯時也能在一起,看到他們都帶著父母,

一些好心人會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有人給他們送水果蔬菜,有人請老人到家休息一會。

路上,有個男子看到她們的板車,就一直跟著走,男子開著寶馬,開得很慢,

走一段就停下來等她們,然後問:「你們在幹嘛?」

謝淑華說是拉著母親旅遊,男子突然就紅了眼眶,說:

「  我都2年沒跟母親說話了,母親偏心,總是把我給的錢補貼弟弟,

我很生氣,看到你帶著母親旅遊,我覺得自己太渾了,我又不是沒錢,何必要跟老人計較呢。」

說完,他向車上的老人深深敬了個禮,然後走了,說要回家看看母親。

謝淑華很高興,她覺得能夠影響他人,傳遞孝敬老人的正能量,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于是,她在車上寫上:  「孝行天下,情暖萬家,百善孝為先。」

一路上,很多人被她們的行為感動,還有人給謝淑華和母親拍了照片,

傳到網上,謝淑華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她說自己這樣做是值得的,

雖然辛苦一些,但孝敬父母不能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覺得很有意義。

活動的最後一站,她帶著媽媽在天涯海角這裡拍照,母親燦爛的笑容讓她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這一路上的種種也讓謝淑華的孩子慢慢接受了母親的行為,不僅如此,

社會上的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她們去看風景,別人也將她們當做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謝淑華的孝心感染了一路人,她回憶道:

「我們走到湖南,一個男同志開著車,我們的車子走他就跟著往前走,

他走到前面停下,我們繼續往前走,看看我們車前面,看看車後面。

他就擺手讓我們停下,他就問大姐你們是幹什麼的,我說你看著呢,

我們是拉著媽媽旅遊的,他說你能拉著媽媽旅遊,

我和我媽媽三年都沒有說過話。他說我們姊妹多,媽媽總是把錢給他們。」

隨後,這位男同志就直接給謝淑華跪下,自己扇自己。謝淑華則說現在行孝還不晚。

很快,謝淑華的事蹟就被傳到網上,也一度成為媒體的熱點。

她自己也沒有想到,但她覺得如果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機會,

就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這類事情,弘揚孝道。

所以在這件事情之後,她也在很多學校將自己的事蹟傳播給學生,希望可以從小培養他們的孝心。

「小時候媽媽送我去上學,來來回回走了兩萬多裡路,

我現在帶著母親才走了一萬多裡,還不到她的一半呢!」

這是謝淑華經常對媒體說的一句話。

演講中,謝淑華和現場觀眾分享了她記憶中最難忘的那段「上學路」,在瑣碎的平凡中道出母女情深。    

「上學時,我家離學校六裡路遠,媽媽為了我的安全,每天早上送我到校學習,

晚上放學還要接我回家,這每天兩接兩送就是二十四裡路遠,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六年中,我算了一下去掉寒暑假、星期天,

媽媽總共接送我的里程,就有5萬多裡呀,可我今天拉著媽媽才走了2.4萬裡路,

我回報媽媽的里程才是媽媽接送我上學里程的二分之一還不到,

別說媽媽給了我生命,就是這5萬裡路的恩情也是無法報答的呀,真正萬裡行的是我的媽媽。

記得上學時家裡窮的連個小鬧鐘也買不起,確定早晨起床,只能靠太陽、月亮和星星的方位來確定。

有一天天下起了大雪,雪映天猜不出時間,媽媽以為天明了,就喊我起床,急匆匆趕往學校。

寒冷的冬夜,大雪有一尺多厚,凜冽之風裹著雪花,媽媽一手拉著我,

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恨不得一步走到學校,也好進教室暖和一下。

可等到了校門口,校門緊閉,空無一人,媽媽還懷疑自己記錯了,問是不是星期天,我說不是。

我們娘倆在大門外等了好久才聽見校園內的鐘聲敲了兩下,這時才知道是淩晨兩點鐘。

媽媽怕我冷,就用她的大襟棉襖把我緊緊的裹在懷裡,在雪地裡站了整整四個小時,

直到學校打開了校門,她才邁著緩緩的腳步離開學校。

當我看到媽媽的離開學校的身影時,我都止不住的熱淚直流,

當時我就想,媽媽呀,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的恩情!」

人力板車的後面貼著「百善孝為先」,而謝淑華也正是在這一步一步的旅行中踐行了這句話。

俗話說老有所依,也希望看到這個文章的你也能多愛自己的父母。

在拉車休息的間隙,謝淑華喜歡用日記來記錄旅途中的感受,

在日記裡她寫到「金山銀山不如給母親一個靠山,給母親再多的錢不如給母親一個笑臉。

我要讓母親走得最遠,笑得最開心!」

隨著時代變遷,「孝」的內涵未變,但表達方式卻在不斷發展變化。

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人們選擇的盡孝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每種孝道都傳遞出一種幸福的滋味。

比如,我們可以帶著父母去唱歌或健身,看戲或逛街,洗腳或旅遊,甚至只需陪伴。

這些,在普通人眼裡都不算難事,但普通的實實在在的行動,卻傳遞著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親情和溫暖。

用戶評論